網頁

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從牡丹花來看工筆的歷史演變


對於工筆的表現方式,存在不同的看法,
借牡丹花這題材,以時代為縱軸,技法表現為橫面,
粗略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看看,此不探討辨偽的問題。

宋代/佚名/牡丹圖




雙鉤填彩,以黑墨為邊線,不細但挺進肯定,花瓣還鉤了細膩的花脈,
葉脈上還鉤了石綠緊貼於脈線旁,無法判別有無水線的使用。
顏色的使用以透明色為主,有用不透明色罩染提高明度,增加亮麗感。
整體上是有立體感的經營,無明顯的光線來源。


宋代/佚名/牡丹圖


葉的處理,葉脈鉤得更細微,主脈看來應該有留水線(圖片看不清楚),
葉面、葉背色調明顯區分開,葉形的空間前後翻轉的表現,色彩上平面化無明顯處理葉的立體感,


宋代/佚名/百花圖


這是墨繪牡丹,鉤花鉤脈薄染區分空間前後,以線描呈現花的姿態與立體,花有白描的精緻趣味。
花蕊,頗為樣式圖案化,整體而言造型經過推敲調整,形成造型的舒適優美感。
全圖的鉤線極細挺,葉主脈有分水線,鉤細葉脈,所以葉子的立體經營也以更細膩表現細節。

紙本墨繪,出現在宋代,是相當有代表性的,代表精良的材料問世,
有平滑的好紙(楮雁皮的使用,造紙術的精進),有好墨(油煙墨的製成),可以鉤極細線的筆,
所以雖然這看似簡單的紙本墨繪,其實很不簡單.....膜拜膜拜


元代/錢選/花鳥圖


鉤細線,填單色調彩,主要是呈現花色與葉色,病不描寫光影的立體感,
造形經過經營調整,葉脈細鉤至小葉脈,無水線分染,有薄罩染不透明的石綠,
紙面斑剝,推測可能是紙張經過上粉塗佈,以獲得平滑、抗水性。


清代/惲壽平/花卉冊


淡墨鉤邊線,花葉都有,葉脈用黑墨鉤,
可以發現主葉脈的邊緣有水線的痕跡,確保葉子可以平塗平整,
葉色的正反面有差異以區別,花色處理簡單,以區別前後空間,不做光影描寫,



清代/惲壽平/牡丹圖



沒骨墨繪(以墨為基調,花中心處調入赭石一點點,葉入花青),
在水線崩潰處,可以看到水分多的向水分少處滲流的痕跡,也被稱作撞水法。
此種沒骨墨繪,水分感淋漓,鵝黃點蕊清雅俊秀,近代很少人如此畫沒骨。



清代/華喦/何意作花主


沒骨法為底佈形後,上在以厚白粉畫高光處,



清代/郎世寧/
有曝光過度的攝影效果,光影描繪精緻,有古典風格,
和東方的對光影、立體、空間的處理方式觀念上有明顯的差異,
不過對於顏色的使用能力,形的精準,是高超不含混的。

不過這種偏向理性的描寫,需要素描能力和色彩學的知識與經驗,
或許他所用的顏料也不全然只是國畫常用顏料(我猜測的),
但這種畫風並沒有獲的廣大的迴響,



清代/任薰/牡丹錦雞圖


釘頭鉤線(畫家的風格選擇),造型與用色概念化,
設色單調老套,缺乏用心,看似花俏實不豐富,

不過近代工筆頗多依循這樣的處理方式,
其問題在於失去對客體與畫者間的一個溝通取捨,
學誰像誰,以概念起而求再現自然,是緣木求魚,


民國/徐楨立


沒骨畫法,在花瓣邊緣分染洋紅,作為行的區分,點葉、留水線、鉤筋(葉脈)。
雖然平面,能有雅致,但花葉的造形似乎流於樣式的組合...


民國/張大千/照殿紅


葉子墨線鉤用線粗而挺勁、墨色分染、留水線,後罩染薄綠,正反分面,背面再敷上石綠。
花上完色後加鉤金線,求富貴堂皇之味,造形優美而概念化,
跟他在敦煌的歷練有相當的關係,後人學他,難得其半,多落入俗氣之流。



民國/于非闇/白牡丹


葉子用墨色分染,未能染到邊緣,層次不足(可以比較張大千的做法),留於閃爍不安定,


民國/俞致貞/墨撒金


葉分正背,正面以墨分染、綠平塗處理,平而實,
背面淺墨綠為底,石青提亮..
花的部分帶入光影的處理,但不強調。略分花瓣正背,正面深色些,背面淺些。
花線淡墨鉤描細膩,造型活潑,葉線黑挺硬粗,頗用心思調配。


後記...
從這樣看來,個人覺得清代工筆的發展,逐漸樣式化,而失豐富。
師與學之間變成樣式傳樣式,很圖案化,造形、鉤線、顏料、上彩都被簡化,
清末致今,更流於如此,工筆已經被簡化到像小朋友的填色畫畫小冊,
失去做為一個形式所需要的豐富(在範圍限制內要足夠的深度與廣度,可以被發展表現)。

當一個畫者畫一朵真牡丹時,畫者會有自己想要處理的方向,花有它存在的事實,
畫這在自己喜好的樣式和真花之間,尋找一個平衡,而畫成一張圖。

當畫者畫一朵已經樣式化的牡丹時,會在樣式化樣式,簡略粗糙的工筆變產生,
內容無生氣可言,流於樣式的堆疊。造形佈色流於鉤線填色,技法上也無精妙可以玩味。

故如果從唐宋看來,今天工筆這形式,是有幾個方向可以來復興的,

媒材方面:應該可以加入更多樣的水彩顏料、岩彩的使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載體上自行塗佈施礬或粉蠟紙絹產生抗水性(不能只靠市售礬紙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須要從新認識媒材的特性和使用方式。

技法上:精進鉤線能力,素描能力和色彩學的運用能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臨摹古代畫作之外能自行寫生或畫照片,以增進知識和印證所知。

態度上:思而不學則罔,學而不思殆。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須要專心為之,日日操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3 則留言:

  1. <p>久之呀~安安唷<img src="http://l.yimg.com/f/i/tw/blog/smiley/4.gif"/></p>
    <p>您是專業的~有這麼精闢的見解<img src="http://l.yimg.com/f/i/tw/blog/smiley/35.gif"/>~</p>
    <p>ㄚ~我這個外行的~就只能看看熱鬧嚕~<img src="http://l.yimg.com/f/i/tw/blog/smiley/29.gif"/></p>
    [版主回覆11/18/2011 14:35:51]個人的小看法..沒什麼東西..ㄏㄏ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太棒了! 請問可以借我引用到台中縣潭子鄉書畫協會嗎?
    [版主回覆11/18/2011 15:28:15]沒問題..不過還不太完整.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等著你回來.....我等著你回來....
    [版主回覆11/18/2011 15:58:14]不過剩下的部份...罵人的比較多..ㄏㄏ

    回覆刪除